新时代学校教育应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5篇)

篇一:新时代学校教育应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职业院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下面是

  带来的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部近日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目的是要通过系统设计,多方位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有效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现代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学生个性化成才是中心

  职业院校的中心工作应该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不同个性和不同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做好顶层设计,畅通人才成长“立交桥”,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多元化、个性化教学,保障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习得一技之长,顺利进入社会稳定就业、成功创业,成就出彩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进入职业院校求学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传统应试教育相对低分录取的学生,但他们绝不是“二等公民”,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每一个学生重树信心,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教学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让志愿尽早就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偏好习得一技之长,努力让志愿继续读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奋斗目标逐步实现进一步深造的人生理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就读职业院校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文化技能并重并举。目前,个别职业院校由于办学条件制约,技能教学仍是在黑板上教学生开机器;一些职业院校仅仅重视职业技能训练,不开设或很少开设文化基础课程……诸如此类的教学方式要坚决予以摒弃,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文化素养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并重并举。

  专业特色发展是基石

  职业院校要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科学定位,合理调整设置专业,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道路。

  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目前,我国不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不同,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也不一样,迫切需要地方加大统筹力度,协调职业院校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按照国家“一带一路”“互联+”“中国制造20”等战略部署,依据行业企业用人标准、岗位要求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前瞻性地调整区域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形成与区域现代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布局。

  服务产业特色发展。如何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需要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深入市场调研,找准专业定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接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特色专业(群)、打造品牌专业(群),逐步从对接产业、服

  务产业向提升产业、引领产业发展,稳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和水平。

  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全国职业院校部分专业招生、在校生人数一直位居各专业前列,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难以形成特色。对此,职业院校要积极推动国家产业发展急需的示范特色专业建设,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推进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专业品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校企协同育人是主线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抓紧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湖南、河南、宁波、深圳等省市先后出台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促进意见、管理办法或者地方性条例,我们应当积极学习借鉴先行者的经验,立足所在地方、行业和学校实际,在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明晰校企合作双方或多方的责、权、利,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发挥行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着力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推动行业部门、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协调好技术技能人才供需关系,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或示范性职业院校,通过集团内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的有效沟通与互利合作,发挥好优质

  共建共享优势,积极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应用项目攻关、特色专业共建等多方位合作,推动校企共生共荣发展。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生产技术攻关等方面密切合作。

  教师素质提升是关键

  整体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立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职业院校的院校长及其管理团队应具备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了解经济社会和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趋势,懂校情,知学情。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培养和培训,通过“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等措施激励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要根据专业调整和产业发展态势,主动从行业、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和一线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学校专业教师队伍,保障教育教学内容跟得上相应产品生产技术、工艺流程、营销策略等前沿变化。

  鼓励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互联+”新时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和手段日趋多样化,要大力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促使教师和学生全时空互动,调动教师教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管理规范是保障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加之专业多样、学生多元,管理难度很大。

  注意规范引导。近几年来,教育部适时修订了中职、高职专业目录,完善了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并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制订、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要贯彻实施好这一系列标准,需要地方积极探索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需要职业院校积极借鉴引入行业龙头企业的岗位规范和职业标准,在保障专业人才培养核心技能达标的同时,鼓励地方和职业院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加强常规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职业院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教学文件,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

  开展诊断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更多地取决于用人单位的反馈评价以及毕业学生和家长的口碑。这就需要职业院校在教学工作全过程适时进行诊断、技能抽查、综合素质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教育管理专家、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研究分析、绩效评价,实事求是改进教育教学。

  执教一年以来,听到最多的就是小班化教学,而最有争议的恰恰又是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以我的认知来看:就是班中几人为小组,上课可以组内成员相互交流讨论,然后请代表发言或者上台展示自己小组的劳动成果。但是,在这样一种小班化教学中,我存在着困惑: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课,原本可以完成的任务,现在都完成不了了?小班化教学的理念就是师生融一体,将学生的想法推向课堂。但是如果这样,课堂教学实践就会大大缩短,本堂课的内容就会很难完成,也就达不到我的教学目标了,这可怎么办?带着这样的困惑,带着对“四色学习单”的好奇,我参加了这次的小班化改革培训。

  很荣幸,我与我校的各位老师被选为一日小学生,有幸加入了周老师与何老师的课堂。说真的,坐在下面当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依旧紧张。但是,更多的则是对于“四色学习单”在课堂中如何操作,如何演绎的一种期待。

  “四色学习单”,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形式载体。在课堂上,周婷校长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四名学生,分别为“红、黄、蓝、绿”,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他们在组里分工不同,任务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增加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孩子的参与性,关注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展。起初,“四色学习单”红、黄、蓝、绿代替作业的难易程度,用于课堂教学。随着改进,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形状绘制四色学习单,也可以代表组内不同的成员,真正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例如,周婷老师带来的《卤蛋》绘本读写课中,卤蛋是一个小男孩,这个孩子是一个整日在祈祷的孩子,许下了许多有趣的愿望。课堂上,周老师采用了“四色学习单”,给每个学生设置的学习任务都是用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来表达的。不同颜色的卡片上代表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分角色完成不同难度、不同特色的学习任务。最终在周老师的带领下,理解了作者想传递的情感和意义,走进作者用文字呈现的世界

  里。同时周老师还对我们提出了像卤蛋一样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模仿有特点的章节练写的要求,和同伴一起分享童年的心声,创编出了一本属于我们自己这一组的绘本。

  再举个例子,周老师举出的一张学习单。红色孩子解决小诗人想变成什么?做什么呢?指向课文。黄色孩子解决他还想变成什么,做什么呢?则是一种指向性的拓展。蓝色孩子解决你最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联系了生活。而绿色孩子解决你最喜欢哪一种变化?也就是引导性的评价。这就是四色学习单的显著作用。根据学生本身的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

  同样,由特定的红、黄、蓝、绿组成的四人小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变化,可以重新组合承担不同的任务,实现不同的发展。

  不难看出,四人小组的打乱,实际上是再次打破惯有的学习方式,不刻意追求知识内容的系统完整,重在引发兴趣,重在对某一问题充分思考、研讨和交流,特别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而四色学习单的诞生,正如周老师所言:精化小班发展内涵、深化小班学习文化、优化小班教学质量、亮化小班学校品质。有如此多特点的四色学习单,又衍生出了四色预习单、四色交流单、四色整合单、四色拓展单等。

  12月8日由中国名校共同体、《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邀请,在辽宁省沈阳24中举行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对于我来说,这次出来的参观、学习与交流,收获很大。沈阳之行,我思绪万千,感触特多。

  一、课上: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高效课堂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该课堂在前十分钟,首先对今天的导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及时表扬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尤其是对中下学生的表扬;其次学生齐读学习目标;然后老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导学案,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轮流进行展示、点评,教师要做到“放”和“等”,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请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做出本节课的小结。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个人。最后做当堂检测题,争取做到堂堂清,课课清。

  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让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的主线和灵魂

  二、课下: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首先,班主任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其次,任课老师将根据所教学生层次准备导学案。导学案要有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前预习要有概念填空、概念理解小题以及课前简单热身小练习;课内探究根据本节课内容的应用选题,让学生展示、点评、总结。导学案,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大量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认真筛选,领会消化。因此,编写使用导学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确确实实感到了压力。

  最后,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导学案提前一至两天发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在老师上课之前,要批阅学生的导学案;课后,老师要再次批阅学生的导学案。双批双改——达到了导学案的充分利用以及学生的充分预习和认真的参与,使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一个班级的师生就像一支运动队,教师就是那教练。”每一节课就象一次训练,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产生刘翔、王军霞这样的世界冠军;同时,没有足够的训练强度,也不会出现中国女排。光教师“一头热”是很难产生高效课堂的。

  如果每个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力参与,再配以我校教师认真准备、辛苦付出,争取实现我校的课堂教学的最大化努力!

  教育教学改革心得体会_改革教育教师感悟怎么写

  相关内容: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先结合自身教学情况,谈谈这次教育培训的一些感悟。下文是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心得,欢迎阅读。

  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3篇

  创设新的高校生物教育教学情境将会提高高校生物教育教学效率,有效的教育教学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问题。下面是

  带来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学习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心得体会3篇

  学习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各级广大党政干部应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下面是

  带来的教师学习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小班家长教育心得体会

  小班的家长是幼儿园的新成员,一切工作从头开始。下面是

  小班家长教育心得体会,供你参考!小班家长教育心得体会篇1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个孩子就像一本书,要读懂这本书就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掌握要领。

  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你知道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是什么吗?接下来就是

  关于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民族团结教育心得体会

  篇【1】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

  数学老师学习心得_数学老师教育工作体会

  数学老师该如何进行数学的教学工作呢?数学思维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数学的创造性离不开直觉思维。下面是

  为大家准备的数学老师学习心得,希望大家喜欢!数学老师学习心得

  篇1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在这次

  络培训中,我...

  幼儿园小班教养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比较要用心,为此写一下随笔。本文是幼儿园小班的教养教育随笔,欢迎阅读。幼儿园小班教养教育随笔一:天气有点闷,幼儿的精力又旺盛,常规活动时幼儿显得很躁。

  中班教师教育随笔:巧妙调动孩子积极性

  本文是中班教师的教育随笔,欢迎阅读。中班教师教育随笔一:今天户外活动,我和小班的孩子练习双手交替拍球。活动之前,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热身自由拍球活动。

  >>

篇二:新时代学校教育应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2.03.31?

  【字

  号】津教政〔2022〕7号

  【施行日期】2022.03.3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精神卫生,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

  正文

  市教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区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各高等学校、行业办中等职业学校,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21〕7号),市教委会同市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制定了《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措施》,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市教委

  市发展改革委

  市财政局

  市卫生健康委

  市市场监管委

  2022年3月31日

  天津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健康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学生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深化学校健康教育改革,提升学校卫生条件保障,构建面向人人、人人有责的高质量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主要目标。到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更加完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学校卫生基本标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建立,健康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普遍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升。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健康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到2035年,高质量的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学校卫生条件、体育设施、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措施

  3.构建分学段、一体化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加强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明确健康教育内容。按照新修订《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

  育指导纲要》要求,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分学段确定健康教育内容,积极开展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讲授日常锻炼、眼健康和近视防控、食品卫生、合理膳食、体格检查、心理健康、生长发育、性与生殖健康、心肺复苏、安全避险与应急救护等方面知识和技能。把预防新型毒品等毒品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程。将艾滋病综合防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确保普通中学落实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加强青春期、性道德和性责任教育。积极开发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定期组织全市学校健康教育示范课与教研交流。

  4.落实课程课时要求。完善课程安排,做到教学计划、教学材料、课时要求、师资配备、制度保障“五到位”,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落实各学段健康教育教学时间,中小学校每学期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充分利用课后托管时间,开设健康教育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鼓励普通高校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师范类、体育类普通高校应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和教法课。

  5.丰富健康教育渠道。构建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依托“师生健康

  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地方病防治宣传日”“全国爱眼日”等重要活动和时间节点,多渠道、多形式向学生、教师和家长开展健康教育。鼓励开展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技能展示等,创新健康教育形式,深化“互联网+健康教育”,利用现有新媒体平台,提供科普、宣传、交流、展示、推广、普法的官微平台,打造健康宣教的第二课堂。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减盐、减油、减糖、健康体重、减少含糖饮料摄入”等主题宣传。通过网络公开课、现场培训及讲座、电视节目、宣传画册、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卫生防疫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师生员工尊法守法意识,营造良好的群防群控氛围。鼓

  励学校建设健康教育体验室、健康教育校长(名师)工作室、特色健康教育基地,出台健康教育基地评估标准。支持学生社团、志愿者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6.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立足落实《健康天津行动实施方案》,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聚焦以健康观念、健康知识、健康方法、健康管理能力等为主要内涵的学生健康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积极传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能力,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习惯,保持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文明校园文化。以中小学为重点,注重大中小幼相衔接,完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主题教育为重要载体、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健全学生健康素养评价机制,纳入教育评价改革,形成学校全员促进、学生人人健康的良好氛围。

  7.保障食品营养健康。学校配备有资质的专(兼)职营养指导人员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不定期开展岗位培训和专业指导。落实天津市《中小学学生餐营养指南》(DB12/T914—2019)标准,按照中小学学生餐营养食品搭配的原则,做好学生餐食谱配比,保证营养健康。定期开展学生餐营养监测工作。通过家校共建活动,指导家长为学生安排科学营养的家庭膳食。将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内容,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天津市教育系统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若干措施》,以食品安全周、学生营养日和粮食日等为载体,普及科学膳食营养健康常识,树立珍爱粮食、节俭节约、反对浪费、日常分餐的新理念,形成健康饮食新风尚。严格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校长(园长)陪餐制度,严格落实“五同”和相关陪餐程序,开展家长代表陪餐,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实效性。组织学校负责人及家长代表,对校内食堂和校外配餐企业进行抽查走访。建立学校安全饮用水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水质监测。

  8.强化体育运动锻炼。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鼓励

  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与健康课。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建立市、区、校、班四级体育竞赛体系,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严格落实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和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在课后服务中安排一定时间的体育锻炼,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9.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生命教育、亲情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抗挫折教育,增强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意识。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保持乐观向上心态,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理念,自觉维护心理健康,掌握正确应对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的技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做到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加强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特殊时期心理危机干预,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持续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通过校园心理剧、植物微景观创作、心理文化创意设计、心理音乐歌舞创作等形式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心理素质提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推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与人交往、调节情绪。打造市级“阳光心理热线”平台,帮助广大学生解决情绪困扰、人际关系等方面不良情绪问题,减轻心理压力。加大学校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中学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少于2名,小学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少于1名。

  10.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弘扬爱国卫生运动精神和伟大抗疫精神,将人人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有机融入创文创卫中,推动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师生健康管理转变,培养爱国爱校、创造创新、劳动强体、美化校园的素养,建立人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落实《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加强宣传与普及,引导师生员工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推进学校厕所革命,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提升校园文明水平。落实《天津市控制吸烟条例》,加大学校控烟宣传教育力度,完善无烟学校建设。鼓

  励创编控烟文艺作品、新媒体作品、绘画作品等,与艺术类素拓课程相融合,举办优秀作品评选,扩大社会宣传影响。加强校园和周边的环境卫生整治,清理病媒生物孳生地,规范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降低媒介传染病流行风险,做好卫生创建工作,美化校园环境。

  11.推进学校急救教育。实施“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深入开展学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救护设施配置、救护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综合实践课程,进一步丰富宣教载体,创新培训普及手段,依托天津市急救中心,配备高水平急救培训讲师队伍,加强学校急救设施建设和师生急救教育培训,强化急救技能教育培训课程资源开发和急救培训讲师队伍建设,推进“急救讲师进校园”行动,定期开展适龄学生急救培训,在师生中逐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军训、素拓、课后托管等时段,全覆盖实施急救知识和技能培养工程,切实提高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率。小学阶段要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注重安全生命体验式教育培训,每年开展1次防灾避险逃生演练。中学阶段要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每年开展1-2次防灾避险逃生演练。大学阶段要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知识技能,倡导救护志愿服务。

  12.改善卫生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加强质量认证管理,高水平推进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建设,高质量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新建学校的饮水、教室采光和照明、通风换气、采暖、厕所和其他卫生设备,严格执行最新国家标准。落实高校校医院、中小学卫生室(保健室)配备标准要求,加强学校卫生标准宣传贯彻培训。

  13.健全疾病防控体系。巩固深化拓展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与经验,深化学校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建设,构建防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应对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健康管理能力。坚持多病共防,在“两案九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制度,健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疫情调查制度、健康检查制度、留观隔离制度、医校联防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幼儿园至大学全学龄周期健康平台建设,对生长发育、常见病、慢病等健康影响因素进行跟踪和干预。加强学生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监测,预防控制其发生、发展,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使其适应学生生长发育变化。按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将脊柱健康检查纳入全市中小学生体检项目,体检机构在学生体检结束后,向学校和各区教育行政部门反馈学生个体健康体检结果与学生群体健康评价结果,提出健康指导意见。

  14.落实体质健康监测。各区每年开展面向全体中小学生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市教委每年组织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并对抽测结果进行公示。加强我市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对各区监测学校实施监测干预,及时掌握常见病情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保障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和体检档案管理,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学生健康电子档案。加强学生健康管理,开展健康评价,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健康指导方案、发放健康处方。家长或监护人如实向学校报告学生健康情况,学校及时了解掌握特异性体质和特殊疾病学生有关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加强管理工作。

  1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开设健康教育等相关专业,培育具备专业素质的健康教育教师。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实行分类评价,中小学和高校健康教育教师、校医和保健教师按规定参加职称评审。完善校医等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准入、职称晋升、待遇、评价和激励机制,校医参与学校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控、值

  班值守等纳入工作量,依标准核发薪酬,保障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稳定。采取医疗机构派驻等方式,引导专业人才资源服务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发展,解决校医和健康教育师资配备问题,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各区教育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每年联合制定学校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计划,并建立定期轮训制度。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重要内容,提升教师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把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兼)职保健教师、健康教育教师、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重要内容。加强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实践,提高校医医疗服务能力和健康教育水平。

  16.优化组织机构设置。鼓励学校成立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加强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健康教育能力,提供高质量健康教育服务。加强各区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学校卫生保健机构、高校校医院和中小学卫生室(保健室)建设,配齐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发挥各区疾控中心学校卫生科、学校卫生保健机构职能,加强中小学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各中小学要补充配备卫生技术人员,2022年,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70%,2030年达到90%。

  三、组织保障

  17.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实施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2021-2025年)。各区和学校把推动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规划,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和五年行动计划。要加强组织保障,压实各方责任,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领导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18.构建协作机制。要健全各级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密切协作的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中小学卫生保

  健机构要为学校提供专业指导、技术支持,鼓励选派医务工作者担任学校健康副校长。将符合要求的高校校医院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保障。将具备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中小学校医室纳入政府公共卫生体系。总结推广医务托管、医校协同等经验做法,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学校医务服务。

  19.优化工作保障。要加强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保障,纳入学校年度预算。鼓励社会资金、公益机构支持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多渠道增加投入。要大力优化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环境,实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广泛宣传各区、各学校加强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典型经验做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健康促进机制,营造健康教育环境,培育健康促进文化。

  20.纳入评价体系。强化考核,把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学校绩效考核评价指标,纳入学校督导评价体系,加强督导检查。

篇三:新时代学校教育应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方向与优化路径

  摘要: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实现对于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强化学生身体素质,其对于我国高素质体育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很有帮助。基于此,大批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做好体育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希望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模式的持续拓展。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体育;实践方向;优化路径

  引言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指导,使每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使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得以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其基本理念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兴趣体育的观念,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也才能实现新课程体育的改革目标。然而,就目前小学体育课程的整体状况来看,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的兴趣,利用他们的兴趣进行体育教学,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一、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方向

  在学习的基础上,在传统的运动和学习过程中,学生本身不够强壮,其主要特点是执行老师的指示,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运动的适应性和获得自己的准确性,还通过重复模拟和机械练习。因此,在促进自学的背景下,必须改造体育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扩大学习本身,最大限度地扩大自主研究的空间:一方面鼓励学生练习、练习、练习、思考,同时思考反馈、学习问题、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和深化自己。另一方面,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应用科学研究教学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体育课堂学习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效改变体育课堂教学过去的“命令式、僵化式、木偶式、说教式”的困境,使学

  生在课堂中有了“自我”的概念,适应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例如,以合作探索为主题的学习方法,即集体讨论,共同创造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周期,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以任务为导向的主题的自我探索和实际理解能力;以了解和使用为主题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二、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丰富教学活动形式,引导学生感悟体育的魅力

  从教学工作的角度来看,在组织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从而积极结合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对于体育知识加以思考,其有助于引导学生充分感悟体育学科带来的魅力,对于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很有帮助[4]。另一方面,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其为学生身体思维能力的充分优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例如,在讲授《小足球》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些世界杯的精彩集锦,从而借助相关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知识学习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感悟足球运动的魅力,帮助学生群体激发自己对于体育运动的探索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一些班级内的足球比赛,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参与比赛更为切身地感悟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其有利于帮助学生爱上足球运动并在课后积极做好对于足球运动的参与,从而引导学生在参与运动的同时强化自己的身体素质。

  (二)客观评价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

  小学体育学科标准规定,小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强调建立各种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学习和锻炼。评估过程中,以教师评价引领评价,提倡小学生相互评价。课堂上,教师能有效地把握评价学生的课桌,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促进学生身心同步发展。举例来说,足球是许多小学生所喜爱的运动,但在足球战术方面,一些学生却没有兴趣。假如教师批评学生,学生就不愿参与体育活动。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评估小学生是否热爱人文活动,是否积极参与全班活动,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与时俱进,强化自身综合素养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紧随时代的发展步伐,从而打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一方面,小学体育教师要自我强化。小学体育教师要不断接触新思想,新内容,吃透“双减”的基本要求,创新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全流程,挖掘其中的潜在价值和内涵。例如,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通过网络渠道和平台获得优秀的教学课件资源,挖掘课件传递出的新思想和新的体育教学模式,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生成适合本校体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只有小学体育教师充分意识到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并愿意在“双减”下不断接触新的方法和新的模式,才能够充分释放体育教学的价值,让小学体育的教学环境得到革新;另一方面,学校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学校可以定期开展有关于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的相关讲座活动,共同探究和学习新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基础。除了校内的各类讲座活动的举办外,还可以尝试将关注焦点放在校外培训上。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与其他学校的交流和学习带回新思想,让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建设得到推动。

  (四)创建体育游戏教学模式

  小学体育游戏能够将体育动作练习与游戏的趣味性充分结合,从而引导小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练习。并且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游戏能够降低运动的疲惫感,增强小学生愉悦的运动情感体验。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们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活动,从而常见良好的运动氛围。小学体育教师需要设计一种奔跑类的体育游戏活动。小学体育教师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圆圈,全体小学生只能够在这个圆圈中活动,再把他们分为“捕鱼者与鱼”的角色,其中捕鱼者追鱼,并且重要碰到鱼,这就意味着捉到鱼了。因此,在小学体育游戏活动中,不管小学生扮演哪个角色都需要用力奔跑,在规定的范围内灵活地转变方向,注意转向跑与疾跑的安全性。小学体育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们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比如“地雷爆炸”的民间游戏,同样是将学生们分为追逐者与被追逐者,并且参与游戏的小学生也要全力奔跑。

  (五)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体育课的教学

  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体育课程进行直观的呈现,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介绍运动技巧的同时,可以播放有关技术视频,让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体会到运动技巧的含义。同时也可以用智能设备来进行教学。目前,人们使用的是平板电脑等各种智能型的产品,其中也有许多专门的体育应用程序,这对体育教育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在体育课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智能设备,运用体育软件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讲解,并进行直观的演示,使其教学的效果更好。

  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及时做好对于学生群体的密切关注,从而结合学情科学调节教学工作组织形式,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优化很有帮助。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做好对于教学方式的探索,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悟体育之美,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此外,教师应当及时对教学活动展开反思,以便调整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和实施方法,确保教学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帮助学生群体及时认清自己在体育运动学习期间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进而强化学生体育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罗霞.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方向与优化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2(31):41-43.

  [2]陈怀民.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教学[J].新教师,2022(09):71-72.

  [3]刘小莉.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措施研究[J].考试周刊,2022(25):110-113.

篇四:新时代学校教育应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新时代学校教育亟需强化基本实践技能培养

  戴直楷

  新时代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受手机、电脑的影响和父母外出务工背景下的隔代教育影响,其自我教育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严重下滑,自我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严重不足,学校教育“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重知识强化训练仍然突出,为学校教育带来极大困扰,学校教育急需强化基本实践技能培养。

  一、强化思想意识培养,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思想意识是一个人行动的指南,更是人内心意志坚毅的保障。新时代学生因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隔代教育等诸多因素影响,人生理想教育、自我前途教育、学习兴趣教育出现偏差,学生宁愿不吃饭都想有一部智能手机;宁愿不睡觉把手机玩个通宵;宁愿不做作业好玩的游戏、好看的电视剧万不可错过……学生的思想意识严重出现问题,自我教育能力不足。

  新时代强化知识训练、突出能力培养,无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厌学。学校应强化学生思想意识教育,从学生内心激发认识意识潜力,正确认识自我,挖掘其自觉学习的动力,把握自身优点,提升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习不断提高。

  二、重视自我劳动培养,树立自我价值观念

  新时代学生思想意识和自我能力不足,自觉性较差,对生活、对学习无法正确认识,更是对人生缺乏有意义的自我考量。很多学生在家不愿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早上起床不爱叠被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家务整理、洗盘刷碗、更是不谈,衣服鞋袜脏了,脱在那里不管。在学校不爱打扫卫生、乱丢乱甩的现象不在少数,没有自我劳动的主观意识。

  学校教育不仅仅是强知识训练、重能力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积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学校应强化学生自我劳动教育,劳动创造人,劳动培养人,要让学生在劳动中认识自我,真正体会自我人生价值,以把全部精力投入自觉主动的学习生活之中。

  三、关注学习技能培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应从学生基本学习技能抓起,比如写字、读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现在因手机、电脑的影响,学生的书写习惯和技能较为欠缺,学生懒得动手、懒

  动口、懒得动脑的现象十分突出,很多学生基础很差,与他人交流不愿启齿,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素质更差,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字都写不正确,简单的便条写不了,何谈学生时代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校教育应将学生的学习技能培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技能,字能写规范、能够大声朗读课文、能够随机与他人交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自觉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升学习效果,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基本技能是学生不断成长的基础,也是学生看到希望、增强信心的潜在动力,学校教育在强化知识训练、重视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培养,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科学成长。

篇五:新时代学校教育应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校园长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公布日期】2022.05.12?

  【字

  号】陕教〔2022〕22号

  【施行日期】2022.05.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校园长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意见

  各设区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杨凌示范区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韩城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神木市和府谷县教育体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高校,省级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陕发〔2019〕5号)以及教育部等八部门《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教师〔2022〕6号)精神,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学校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简称校园长,下同),支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现就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校园长队伍骨干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建设教育强省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为主线,遵循校园长成长发展规律,大力

  实施骨干引领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具有陕西特色的骨干校园长队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校园长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履行基础教育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骨干校园长指省、市、县(区)级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校园长和省级领航校园长,是基础教育校园长队伍中的优秀群体和关键少数,是学校现代治理、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生发展的领头雁和排头兵。

  (一)总体目标。到2030年,构建基础教育骨干校园长专业发展体系,形成遴选与培养、管理与使用一体化的骨干校园长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一支梯队分明、结构合理,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骨干校园长队伍。

  (二)主要任务。按照基础教育正职校园长数量20%的比例,遴选和培养县级优秀校园长3000名,在此基础上遴选和培养市级优秀校园长1500名,省级优秀校园长600名,省级领航校园长150名。省、市、县(区)级优秀校园长每年遴选一次,每次遴选县级300名、市级150名、省级60名,培养期为1.5年;省级领航校园长每两年遴选一次,每次30名,培养期为2年。市、县级不设领航校园长项目。

  三、基本原则

  (一)整体规划,分类推进。服务教育强省战略目标,顶层设计全省骨干校园长队伍建设规划,分类施策,全面推进全省各级各类骨干校园长队伍建设。

  (二)兼顾城乡,统筹学段。兼顾区域、城乡校园长差异,统筹普通高中校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及幼儿园园长建设,推动全省骨干校园长队伍协调发展。

  (三)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坚持高点定位、高端引领,严格执行标准,规范

  程序;坚持公开推荐,公平竞争,公正选拔,规范培养,确保建设质量。

  (四)示范引领,带动全员。通过骨干校园长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动,营造骨干校园长团队合作和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探索骨干校园长培养和辐射带动作用机制,带动全省校园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四、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全省基础教育系统,包括幼儿园、普通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在职正职校园长(含执行校园长)。

  (二)实施机构。按照分层管理、共同培养使用的原则,省级优秀校园长和领航校园长的遴选、培养和认定由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组织实施,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支持配合;市级优秀校园长的遴选、培养和认定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市级人社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省教育厅给予指导;县(区)级优秀校园长的遴选、培养和认定参照执行,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指导。

  (三)实施方案。省级骨干校园长的遴选、培养和管理使用,按照《陕西省优秀校园长遴选、培养与管理办法》(附件1)、《陕西省领航校园长遴选、培养与管理办法》(附件2)执行,并据此制定实施方案。各市、县(区)依据省级文件精神和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本市、县(区)优秀校园长遴选、培养和管理办法并报省教育厅审批。各级骨干校园长均实行动态管理。

  (四)递进规则。申报省级领航校园长须获得省级优秀校园长称号,申报省级优秀校园长须获得市级优秀校园长称号;申报市级优秀校园长须获得县(区)级优秀校园长称号。

  (五)过渡与破格办法。通过教育部名校园长领航工程培养的校园长,可申请认定为陕西省优秀校园长并直接申报陕西省领航校园长;通过教育部优秀校园长高级研究班的校园长,可直接申报陕西省优秀校园长。获得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名师称号、且办学业绩特别突出的校园长可破格申报,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要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认识新时代基础教育骨干校园长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支持骨干校园长队伍建设,发挥骨干校园长的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省校园长办学治校能力全面提高,促进办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加强组织领导。省教育厅会同省人社厅成立“陕西省基础教育校园长队伍骨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负责全省骨干体系建设的统筹指导工作,下设“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负责具体协调管理工作。各市、县(区)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实施好辖区内校园长队伍骨干体系建设工作。各级政府要统筹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营造骨干校园长队伍成长发展的良好政策和社会环境。各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扎实推进骨干校园长队伍建设工作。

  (三)健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骨干体系建设领导责任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骨干体系建设的督导检查、考核评价和问责机制,把建设成效纳入对主管部门、主管领导的年度考核。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人社行政部门制定骨干校园长的管理办法,健全考核评价使用机制,将年度考评、任期考核与校园长的职务晋升、岗位聘用、表彰奖励等有机结合。培养单位要健全骨干校园长协同培养机制,确保骨干校园长队伍建设质量。

  (四)强化管理使用。获得领航校园长、优秀校园长等骨干称号的,应在校园长队伍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基础教育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骨干校园长的培养、考核、管理和使用,积极创设条件,为其发挥引领作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鼓励骨干校园长到乡村学校交流任职或定点帮扶。进入骨干校园长培养序列,原则上应在辖区服务至少3年方可流动。对3年服务期内,未经组织批准无序流动(含辞职)或被市域外学校聘用的骨干校园长,取消相关待遇,取消其参与各级组织的评审评优及督导资格,中止其骨干培养与晋级资格;对未经组织人事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从边远地区、县域中小学非正常手段引进人才的,将停止聘用学校评优资格,包括各级师德先进、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评审(选)、骨干教师和骨干校园长的选拔与认定等资格。

  (五)加大经费投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骨干校园长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度预算,逐年加大对骨干校园长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为骨干校园长参加相关活动提供经费保障支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专项经费,落实“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的5%安排”等有关政策,为本地省级优秀、领航校园长培养工作提供经费支持。

  (六)完善服务保障。省教育厅加大省级校园长培养基地建设,委托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基地、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研究中心等省级基地,开展省级优秀校园长和省级领航校园长培养培训,推进校园长个人专业成长及学校发展。各市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本科教师教育院校建设一批市级校园长培养培训基地,开展市、县(区)优秀校园长培养培训。各级校园长培养培训基地要科学研制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完善服务支持体系,确保全省骨干校园长队伍建设顺利实施。

  各地、各校在执行过程中,如有好的做法和意见建议,请及时报告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韩润社(省教育厅教师处)

  ************

  党江平(省人社厅专技处)

  ************

  附件:

  1.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校园长遴选、培养与管理办法

  2.陕西省基础教育领航校园长遴选、培养与管理办法

  附件1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校园长遴选、培养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省新时代优秀校园长队伍建设,加强对省级优秀校园长人选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优秀校园长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依据《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校园长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优秀校园长是指在我省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办学理念先进、经验丰富、业绩显著的优秀校园长。

  第三条

  通过遴选和培养,造就一批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优秀校园长,带动我省基础教育校园长办学治校能力整体提升,促进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遴

  选

  第四条

  遴选范围及数量

  1.遴选对象为全省幼儿园、普通中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在职正职校园长(含执行校园长,下同)。

  2.每批遴选60名,10年共遴选600名,名额分批次、按比例分配到各市,由各市教育、人社行政部门择优推荐。

  第五条

  遴选条件

  1.资格条件。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得相应学段的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身心健康;任正职校园长3年以上,具有高级教师职称;近5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不少于360学时。

  2.素质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坚定的教育情怀,恪守校园长专业标准,在学校现代治理、课程建设、教学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有一定影响力。

  3.业绩条件。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办学理念先进、业绩显著、特色鲜明;近5年,主持过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研究课题;承担过市级及以上校园长培训任务,主讲培训专题或承担跟岗实践任务不少于5次;个人与学校获市级及以上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奖励或称号;个人与学校年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等次;近3年学校无重大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无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体罚或变相体罚、品行不良、侮辱学生的现象发生,无群体访或越级访问题发生。个人办学实践经验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认可。

  4.破格条件。近5年在学校管理或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在当地基础教育领域享有一定声望并获得省级以上政府部门奖励或称号;长期扎根乡村、办学业绩特别突出的或在当地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乡村学校校园长,可破格推荐。

  第六条遴选程序

  1.安排落实。省级下发评选工作通知,按120-130%下达推荐名额,各级有关部门负责本辖区工作安排和落实。

  2.个人申报。符合条件的校园长,填写《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校园长申报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上报县(区)。省直教育系统各单位推荐人选和材料直接报省教育厅。

  3.县级推荐。县(区)根据遴选条件和基层推荐意见,广泛征求学生和同行专家意见,通过民主集中方式形成推荐人选初审意见和测评材料,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市级。

  4.市级评审。市级根据遴选原则和条件,审查推荐人选资格条件。通过评审确定省级推荐人选,公示无异议后按分配名额上报省教育厅。

  5.省级审定。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市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并通过公开答辩等形式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按量化积分进行排序后提交省领导小组审定。审定结果在省教育厅官网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人社厅联合发文,正式确定“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校园长培养对象”。

  第三章

  培

  养

  第七条

  培养目标。旨在帮助优秀校园长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领导能力,总结办学治校经验,凝练办学理念,形成办学特色,能积极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第八条

  培养要求。按照先培养、后认定的原则进行。每批次培养期为1.5年,培养周期内集中不少于5次,累计不少于180学时。培养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内容包括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信息化领导力等方面。

  第九条

  培养方式。遵循校园长专业标准,聚焦教育实践,组建学习共同体(优秀校园长工作室),给予工作室研究经费2万元;组织集中研修、跟岗研修、返岗实践和教育论坛;开展教育经典名著研读、行动研究、实践反思、教育帮扶、成果推广等分阶段、递进式培养,提升校园长教育理论素养和办学治校能力。

  第十条

  组织实施

  1.培养工作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规划、协调和指导,具体培养培训工作由指定的校园长培养基地负责。

  2.培养基地要制定有针对、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方式,强化实践环节,完善评价制度,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培养质量。

  3.培养考核合格者颁发“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校园长研修班结业证书”;不合格者取消资格,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第四章

  认

  定

  第十一条

  认定条件

  1.完成培养任务,获得“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校园长研修班结业证书”。

  2.坚持教育管理一线工作,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30节,在市级以上校园长培训项目中作专题讲座不少于2次。

  3.主持完成省级课题研究1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2篇以上。结合办学实践,撰写不少于3万字的反映个人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发展等方面的总结材料。

  4.建立优秀校园长工作室,遴选8-10名中青年校园长作为工作室成员,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专业群体发展。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次的学校现场诊断活动,展示工作室成员学校办学特色和研究成果。

  第十二条

  认定程序

  1.发布文件。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工作通知,公开认定资格条件和实施办法。

  2.个人申请。培养对象根据认定资格条件的要求提出认定申请,填报《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校园长认定申请和审批表》。

  3.基地审核。培养基地对申请人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初审,提出意见建议。

  4.省级认定。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合格及以上者由省教育厅、人社厅联合发文公布并颁发证书;不合格者不再保留培养对象资格。

  第五章

  待

  遇

  第十三条

  待遇

  1.授予“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校园长”称号。

  2.考核优秀者可作为省级领航校园长推荐人选。

  3.优先推荐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培训、学术交流。

  4.各地在绩效工资中设立优秀校园长津贴,每月按500元标准发放。凡离开校园长岗位或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停止发放。

  第六章

  职

  责

  第十四条

  省级优秀校园长须履行如下职责: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坚持教育管理一线工作,努力成长为优秀校园长。

  2.提升专业能力水平。确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治理观念,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关注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结合办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持参与教科研项目;撰写有较高水准和应用价值的调研报告、经验总结,发表学术论文或出版教育专著,努力成为创新教育实践的先行者和引领者。

  3.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服务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薄弱学校;参与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研讨、校园长培训和对外交流活动,承担教学实践基地观摩、专题讲

  座和实践指导等任务;参与教育行政部门和培养基地安排的培养培训任务;科学解读教育方针政策,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充分发挥优秀校园长示范引领作用。

  第七章

  管

  理

  第十五条

  省级优秀校园长按以下办法管理:

  1.统一管理。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规划、协调和指导,具体工作由培养基地负责组织实施。

  2.动态管理。原则上从认定后每3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建立注册制度,逐步形成坚持标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不搞终身制。

  3.考核管理。考核方式为年度考核与周期考核。年度考核主要根据当年履职情况,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结果报省教育厅备案。周期考核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合格及以上者连任。

  第十六条

  省级优秀校园长在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调查核实后,取消其称号和待遇:

  1.违法乱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

  2.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造成恶劣影响。

  3.在参评及培养工作中弄虚作假。

  4.不履行优秀校园长职责,年度或周期考核不合格。

  5.非组织原因脱离校园长岗位半年以上。

  6.私自离岗不归或出国后未经批准逾期不归。

  7.获得称号不满3年,未经组织批准无序流动(含辞职)或被市域外学校聘用。

  8.其它原因调离基础教育系统。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各市、县(区)教育、人社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本级优秀校园长遴选、培养与管理办法,并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2陕西省基础教育领航校园长遴选、培养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我省新时代领航校园长队伍建设,加强对省级领航校园长人选的培养和管理,充分发挥领航校园长的示范引领和带动辐射作用,依据《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校园长队伍骨干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领航校园长是指在我省长期从事基础教育管理工作,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教育理念先进、理论素养深厚、办学业绩卓著,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校园长。

  第三条

  通过遴选和培养,造就一批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能起到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领航校园长,带动我省基础教育校园长办学治校能力整体提升,引领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发展。

  第二章

  遴

  选

  第四条

  遴选范围及数量

  1.遴选对象为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校园长。

  2.每批遴选30名,10年共遴选150名,名额分批次、按比例分配到各市,由各市教育、人社行政部门择优推荐。

  第五条

  遴选条件

  1.资格条件。本科及以上学历;获得相应学段的校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身心健康;任正职校园长3年以上,具有高级教师职称;近5年接受继续教育培训不少于360学时。

  2.素质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坚定的教育情怀,恪守校园长专业标准,在学校现代治理、课程规划、教学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或省域外有较大的影响力。

  3.业绩条件。教育理论素养深厚,办学理念先进、业绩卓著、特色鲜明,在全省基础教育领域有较大影响力,个人办学实践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得到同行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近5年,主持过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或研究课题;承担过省级及以上校园长培训任务,主讲培训专题或承担跟岗实践不少于5次;个人与学校获省级及以上行政部门奖励或称号;个人与学校年度考核结果均为合格以上等次。近3年学校无重大校园安全事故发生,无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体罚或变相体罚、品行不良、侮辱学生的现象发生,无群体访或越级访问题发生。个人办学实践经验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认可。

  第六条

  遴选程序

  1.安排落实。省级下发评选工作通知,按120-130%下达推荐名额,各级有关部门负责本辖区工作安排和落实。

  2.个人申报。符合条件的省级领航校园长,填写《陕西省基础教育领航校园长申报表》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上报县(区)。省直教育系统各单位推荐人选和材料直接报省教育厅。

  3.县级推荐。县(区)根据遴选条件和基层推荐意见,广泛征求学生和同行专家意见,通过民主集中方式形成推荐人选初审意见和测评材料,公示无异议后上报市级。

  4.市级评审。市级根据遴选原则和条件,审查推荐人选资格条件。通过评审确定省级推荐人选,公示无异议后按分配名额上报省教育厅。

  5.省级审定。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市推荐人选进行资格审查,并通过公开答辩等形式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按量化积分进行排序后提交省领导小组审定。审定结果在省教育厅官网公示,无异议后由省教育厅、人社厅联合发文,正式确定“陕西省基础教育领航校园长培养对象”。

  第三章

  培

  养

  第七条

  培养目标。旨在帮助领航校园长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凝炼教育思想,优化办学理念,总结办学特色,推广办学治校经验,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校园长,辐射带动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有特色发展。

  第八条

  培养要求。按照先培养、后认定的原则进行。每批次培养期为2年,培养周期内集中不少于6次,累计不少于180学时。培养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内容包括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信息化领导力等方面。

  第九条

  培养方式。遵循校园长专业标准,聚焦教育实践,组建学习共同体(领航校园长工作室),给予工作室研究经费3万元;组织集中研修、跟岗研修、返岗实践;开展教育经典名著研读、行动研究、实践反思、教育帮扶、成果推广等分阶段、递进式培养,提升校园长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第十条

  组织实施

  1.培养工作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规划、协调和指导,具体培养培训工作由指定的校园长培养基地负责。

  2.培养基地要指定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方式,强化实践环节,完善评价制度,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培养质量。

  3.培养考核合格者颁发“陕西省基础教育领航校园长研究班结业证书”;不合格者取消资格,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

  第四章

  认

  定

  第十一条

  认定条件

  1.完成培养任务,获得“陕西省基础教育领航校园长研究班结业证书”。

  2.坚持教育管理一线工作,每学期听评课不少于30节,在省级以上校园长培训项目中作专题讲座不少于2次。

  3.主持完成省级课题研究1项,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专业论文3篇以上,出版反映个人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现代学校治理等方面的教育专著1本。

  4.建立领航校园长工作室,遴选5-8名中青年校园长作为工作室成员,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共同发展。每学期开展不少于1次的学校现场诊断活动,展示工作室成员学校办学特色和研究成果。

  第十二条

  认定程序

  1.发布文件。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工作通知,公开认定资格条件和实施办法。

  2.个人申请。培养对象根据认定资格条件的要求提出认定申请,填报《陕西省基础教育领航校园长认定申请和审批表》。

  3.基地审核。培养基地对申请人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初审,提出意见建议。

  4.省级认定。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合格及以上者由省教育厅、人社厅联合发文公布并颁发证书;不合格者不再保留培养对象资格。

  第五章

  待

  遇

  第十三条

  待遇

  1.授予“陕西省基础教育领航校园长”称号。

  2.考核优秀者可作为教育部领航工程名校园长推荐人选。

  3.优先推荐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培训、学术交流。

  4.各地在绩效工资中设立领航校园长津贴,每月按800元标准发放。凡离开校园长岗位或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停止发放。

  第六章

  职

  责

  第十四条

  省级领航校园长须履行如下职责:

  1.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坚持教育管理一线工作,努力成长为教育家型校园长。

  2.提升专业能力水平。确立终身学习理念,系统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研究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结合办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主持参与教科研项目;撰写有较高水准和应用价值的调研报告、经验总结,发表学术论文,出版教育专著,努力成为创新教育实践的领军人才。

  3.发挥示范领航作用。服务指导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薄弱学校;参与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研讨、校园长培训和对外交流活动,承担教学实践基地观摩、专题讲座和实践指导等任务;参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养基地安排的培养培训任务;科学解读教育方针政策,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充分发挥领航校园长示范领航作用。

  第七章

  管

  理

  第十五条

  省级领航校园长按以下办法管理:

  1.统一管理。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规划、协调和指导,具体工作由培养基地负责组织实施。

  2.动态管理。原则上从认定后每3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建立注册制度,逐步形成坚持标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不搞终身制。

  3.考核管理。考核方式为年度考核与周期考核。年度考核主要根据当年履职情况,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实施,结果报省教育厅备案。周期考核由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次,合格及以上者连任。

  第十六条

  省级领航校园长在任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调查核实后,取消其称号和待遇:

  1.违法乱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

  2.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造成恶劣影响。

  3.在参评及培养工作中弄虚作假。

  4.不履行领航校园长职责,年度或周期考核不合格。

  5.非组织原因脱离校园长岗位半年以上。

  6.私自离岗不归或出国后未经批准逾期不归。

  7.获得称号不满3年,未经组织批准无序流动(含辞职)或被市域外学校聘

  用。

  8.其它原因调离基础教育系统。

  第八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陕西省教育厅

  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2年5月12日

推荐访问:新时代学校教育应如何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适应性 人才培养 新时代